高考试卷又见知识产权:为什么要对专利进行保护?
摩拜股东大会投票结束,摩拜终被美团“拿下”。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滴滴也曾有意入股摩拜,但双方最后未能达成一致。
(美团网创始人、原CEO 王兴更新的饭否状态)
01 摩拜创始人出局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出现问题
随着领域内的竞争日趋激烈,盈利问题成为了困扰共享单车的魔咒,挪用押金和拖欠供应商款项也成了通病。
为增加营收,摩拜此前曾采取过取消免费月卡、提升每单实际收入等动作。但每月超过4亿元的运营支出,仍旧无法获得正向现金流以进行新车生产以及旧车维护等正常运营。4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摩拜内部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当前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人民币,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
而今年1月,ofo被曝出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亿~5亿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虽然ofo正面回击称此种说法纯属谣言。但不久之后,就传出爆料称朱啸虎已经把所持的ofo股份尽数卖给了阿里巴巴,并且是以100亿的估值计算,共套现了30多亿美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已经崩溃。主要原因是低估了运营成本、车辆损毁率,以及车辆维修及人员调度成本。共享单车对于公共资源的占有催生了政策出台,加上高损耗率,摩拜和ofo需要大量人的去做底层单车维护。按照现在的成本来算,这笔生意在现有模式下依然难以盈利。
ofo采取的战术是通过大规模的铺货来抢夺前辈摩拜的市场。ofo控制传统自行车产业的产能能保证一个月能出货到360万辆,几乎是摩拜的6倍。而其单台自行车的成本还不到摩拜的二分之一。ofo正是凭此迅速从共享单车行列中脱颖而出,与摩拜正面抢夺市场。
显然,ofo给自己挖的坑更大。目前,摩拜和ofo的市场占有率都在45%左右,大城市自行车已经饱和,双方的市场份额差距没有拉开,非常接近。在这种情况下,ofo采取的这种战略,其管理和维修的成本要比摩拜高的多,ofo需要烧更多的钱,形势更加复杂,问题也更加严重。
02 美团收购摩拜,“混血儿”滴滴何去何从?
近日美团与滴滴在长三角战事正酣,摩拜拥有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美团自己有打车业务,若要短时间内大举进军出行市场,收购摩拜不失为最佳选择。
正如此前分析美团打车的逻辑一样,用户总是先想到去哪儿、干什么,然后才是选择交通工具。这里的交通工具有很多,除了公交、地铁等市政交通选择外,可以自己开车、或者打车,路远一点可以选择分时租赁汽车,一两公里的就可以骑共享单车。
从打车市场上看,美团已经在南京、上海两地上线,北京地区也即将上线。美团打车重点布局的是快车市场,这正是滴滴单量最大、份额最高的一块生意。美团打车的入局无疑是直接再抢滴滴“到嘴的肥肉”。
从专车市场上看,首汽约车则是滴滴的一个劲敌之一,而在2017年9月27日,摩拜单车与首汽约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APP接入、服务互通、用户对接、以及品牌营销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打造无缝出行体验。
从出租车拼车市场上看,好久不见的嘀嗒拼车也在这次反滴滴的浪潮中出现。
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上,摩拜布局已久。2017年年底,摩拜共享汽车在贵州贵安新区正式上线,此外,摩拜还与贵安新区、新特公司共同设立总规模百亿的共享汽车产品投资基金。不仅如此,同样,与摩拜关系密切的蔚来资本也投资了URCar有车等汽车分时租赁品牌。
美团+摩拜正在构建这样一幅图景:短途1~3公里的摩拜单车,中途3~10公里的美团打车(快车)、首汽约车(专车)、嘀嗒拼车(出租车、拼车),中长途的分时租赁摩拜汽车、URCar有车。这样的反滴滴联盟,让同是腾讯旗下有着阿里血统的滴滴倍感艰难。
可以看出,王兴收购摩拜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巨大的流量入口、而是为了构建完整出行闭环,建立“吃喝玩乐行”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当然也不排除美团收购摩拜是一场腾讯系对抗阿里系的一场战略布局。
美团是2010年3月4日成立的团购网站,2011年07月13日,获得阿里巴巴投资5000万美金。2015年10月8日,大众点评与美团网宣布合并,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会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而同年11月,阿里确认退出美团。2015年,腾讯向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公司投资10亿美元,因此现在的美团跟阿里巴巴没有关系,跟腾讯有股权关系。
滴滴的CEO程维及滴滴最早的投资人王刚均出自阿里巴巴,一开始希望阿里投资,但被快的抢先一步拿到了阿里的钱,后来增资时又碍于腾讯的排他条约。但其实滴滴管理层与阿里一直都有联系;之后滴滴与快的(阿里旗下)刚合并就有更换地图的想法,一开始想收购腾讯地图自主发展,后来阿里投了反对票并达成增持4亿约定:更换成高德地图。这时滴滴已名正言顺的偏向阿里,而在2016年,阿里牵线软银、苹果、富士康对滴滴进行巨额投资后,基本上滴滴的阿里系印记已完全形成。
继滴滴、快的、Uber恶战之后,出行领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近日又传出,携程集团旗下的携程专车已经获得天津市交“网约车牌照”。这就意味着,携程专车也要加入出行领域的这场乱战之中。沉寂已久的易到打车又开始派发优惠券、重返战场。出行领域已经从局部摩擦到了全面混战。
显然,同行业、跨行业企业的并购,已经商业闭环系统竞争中的重要环节,和未来的竞争趋势。通过同行业横向的并购能够实现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提高生产水平,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目前,腾讯和阿里两大商业巨头,各自力图建立商业闭环体系,则是是通过纵向并购上下游关联企业,通过控制大量关键平台和销售渠道,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从而提高其旗下品牌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差异化优势。所以,企业并购无疑是促使企业发生裂变的重要手段。